李靖惠導演:《愛子歸來》(Come Home, My Child)電影觀賞會

 

雙連教會牛埔庄講義所再度與至誠社會服務基金會攜手
在母親節這天,邀請著名導演李靖惠,
舉辦了一場溫馨又頗具意義的電影觀賞會

 

至誠社會服務基金會董事長江千代醫師,致詞感謝雙連教會的邀請與支持,讓至誠基金會可以參與這麼溫馨又有意義的活動

 

 

基金會董事也多位到場觀賞這麼棒的電影

 

 

知名導演李靖惠耗時十年跨國拍攝

《愛子歸來》(Come Home, My Child)

 

雙連教會再度與至誠社會服務基金會共同攜手,邀請著名導演李靖惠舉辦了一場備受矚目的電影,《愛子歸來》(Come Home, My Child)觀賞會,並詳細介紹她拍攝的心路歷程。此次活動在台北市雙連教會牛埔庄講義所舉行,這部作品別具意義,現場一度還有後來的觀眾尋無座位,真是座無虛席。

 

李靖惠導演,耗時十年跨國拍攝。紀錄一位離鄉移民的華人母親——楊媽媽,二十多年來不間斷地以書信陪伴被判重刑的華裔青年;同時,她也透過文字與孫女重建疏離的親情。全片以彩色與黑白交錯,呈現「高牆內外」的絕望與希望,探討移民、監獄、親情與心靈救贖議題,讓觀眾見證「回不了的家,停不了的筆」背後的生命力量。

 

導演精彩幽默的分享拍攝心路歷程
電影觀賞

看到《愛子歸來》後,我的心久久無法平靜。這部紀錄片宛如一封封跨越海洋的書信,把觀眾帶進楊媽媽那份超越血緣的深沉母愛,也讓我重新思考「家」與「歸屬」的意義。

首先,楊媽媽用二十多年的堅持,用一封封信撫慰那些被囚禁在高牆裡的華裔青年。畫面中,她在書桌前,燈光下認真寫字的身影,彷彿能透出紙張的溫度。信中的每一個字句,都是她對孩子們無私的牽掛;每一次寄出,又像是在遙遠的牢房裡點燃一盞希望的燈。這份持續不懈、絲毫不因時間而褪色的愛,讓我深深感受到真正的母愛,不問回報,只為讓孩子知道:你並不孤單。

紀錄片也細膩呈現了孫女的成長與糾結。因為父親的缺席,她對祖母既有依賴又有疏離。兩人之間最早的對話,竟是用紙條在牆角傳遞。那段畫面,顯得尤為凝重:孫女寫下「奶奶,我怕你不愛我」,楊媽媽回覆「無論你在哪裡,奶奶永遠在」。簡短的字句,卻讓我淚眼模糊……原來,言語和文字,也可以是最真摯的擁抱與守護。

 

在紀錄片的節奏裡,導演巧妙地用彩色與黑白交替,強化了不同情感的層次。當鏡頭對準監獄中的牢房,黑白影像讓人感受到時間的凝滯與生命的重量;而回到楊媽媽家中,在紐約,她和孫女相互依偎的彩色畫面,則透露出溫暖與希望。這樣的視覺對比,不僅彰顯了「高牆內外」兩種世界,也讓我體會到即便身處絕望,只要有一絲愛的光亮,就能讓人繼續前行。

整部片最動人的,莫過於他們在經歷千辛萬苦後,有愛的祝福裡,表情由疑懼、傷痛,逐漸轉為平靜、釋懷。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真正的「歸來」,不是空間的回歸,而是心靈的重生,當彼此敞開心房,原本隔絕的距離,也能被愛溫柔地拉近。

《愛子歸來》讓我深刻體悟:在這個世界上,再大的困境,也有跨越的可能;再深的傷痛,也能被關懷撫平。楊媽媽用她的筆跡,寫下最真實的人性故事;而我們,也在閱讀她生命的篇章時,重拾對人與人之間連結的信心。這份力量,來自於一封封書信,更來自每顆願意付出的愛心。

回想起片中的話語:「哪怕只有一絲希望,就足以讓人活下去。」短短一句「無論你在哪裡,奶奶永遠在」,更讓我淚眼模糊。原來,文字也能是最真摯的擁抱。這些話,將永久留在我們的心裡。

李靖惠導演的拍攝歷程個人經歷分享
導演與現場與會觀眾互動
現場座無虛席
導演與現場大合照

各位董事與李靖惠導演的溫馨合照



在此特別感謝雙連教會、蘇茂仁 長老與楊文理 董事的大力協助,讓這場演講會圓滿舉行